7月21日下午,丰泽区东湖实验小学的小记者们走进黄雪玲木偶头雕刻工作室,在“江加走木偶头”第四代传承人黄雪玲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下,踏上了精彩的“偶遇”之旅。
活动中,充满生命力的木偶头作品让小记者们惊叹不已。用匠心传承古老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更是让大家感受到手艺人的坚守与付出。
★栩栩如生的木偶头
□小记者 洪嘉琪(丰泽区东湖实验小学三年级)
黄老师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木偶头的雕刻工艺。原来,雕刻木偶头的原材料是樟木,因为樟木容易雕刻,且它身上的气味能够驱赶蚊虫,防止腐蛀。黄土和牛胶也是必不可少的,雕刻者通常会把牛胶熬成浆,给木偶头上浆,这样能防止木偶头开裂。如果再加点黄土,还能在外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最后给木偶头上粉、描绘、安发梳头,一个栩栩如生的作品才算完成。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木偶头有这么繁复的雕刻工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幸生在这座城市,一定要共同爱护它、传承它。
★值得学习的工匠精神
□小记者 汤悦洋(丰泽区东湖实验小学三年级)
我们坐在椅子上静静听着黄老师讲木偶头雕刻的“前世今生”。
老师拿出六个木偶头,分别是生、旦、净、末、丑和杂。生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有正旦、花旦、刀马旦,净是花脸,末是老者,而丑角负责诙谐的动作和幽默的口白,杂则是另一类,包括仙、佛、魔、怪等。
接着老师拿出两块樟木让我们体验雕刻。看老师刻的时候,我以为木头很软很容易雕刻,可轮到自己动手的时候,我才感觉到其实木头并不是那么容易雕刻的。一块普通的木头在手艺人手里能雕成艺术品,真是太了不起了!
通过这次体验,我深刻感受到手艺人的专注和坚持。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们才能把作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