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雕刻网 - 木雕刻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藏典辨假 | 红木家具 | 家具资讯 | 木雕文化 | 企业资讯 | 行业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企业资讯 > 手艺人王丕文:用梨木8小时雕刻一头牛,饽饽榼子让年味更浓
6.biz | 商业搜索

手艺人王丕文:用梨木8小时雕刻一头牛,饽饽榼子让年味更浓

信息来源:mmmkkk.com   时间: 2021-01-29  浏览次数:1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晓鹏 李自强

  选料、大锯拼板、画纸样、凿框刻花……一块普通的梨木,经过8小时的用心打磨雕刻,一块栩栩如生的牛形“饽饽榼子”便制作完成。经过40余年的悉心钻研,青岛市非遗传承人王丕文目前雕刻的榼子达到几百个图案,精美绝伦的饽饽榼子让年味更浓。

  用梨木8小时雕刻一头牛

  “饽饽榼子”最早记载于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后经各朝代发展延续至今,尤以即墨葛村榼子最负盛名。1月27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即墨古城王家葛村老村子榼子坊,见到了今年55岁的青岛市非遗传承人王丕文。临近春节,老手艺人王丕文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此时的他,正在忙着在一块普通的梨木上雕琢打磨一头牛形图案,王丕文介绍,正宗榼子是用上了年头梨木做成,才不容易干裂,好好保存可世代相传。而想要完整的雕刻出一块栩栩如生的牛形“饽饽榼子”大约得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采访间隙,王丕文开心的向记者展示了已经成型的牛形“饽饽榼子”,记者看到,整个榼子长宽各约20厘米,雕刻的花纹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今年是牛年,我特意选择创作牛形图案,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祝福大家都能过上牛气冲天的好日子。”王丕文告诉记者,雕刻榼子是个精巧手艺活,没有多年的经验不好干。选料、大锯拼板、晾干、画纸样、弯锯切割、锅蒸包浆、电刨抛光、凿框刻花……每一步稍有马虎,整个榼子就报废了。

  30余种刻刀雕出200多种图案

  据他介绍,制作榼子的工具种类繁多,仅仅是雕刻花纹的工具就有花蒂巴、平刀、鱼眼刀和挖刀等30多种,最小的约2厘米,最大的50多厘米。“别看这些工具不起眼,但是雕刻不同的花纹,就要用不同的工具,他们分工很明确。”王丕文笑着说。

  “我从14岁就开始学习制作榼子,目前已经干了40多年了。”王丕文介绍说,除了大家经常见到的“福禄寿喜、十二生肖”图案外,自己还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做了的很多花样图案,目前他的榼子图案已经达到了200多种。比如“龙凤呈祥”婚礼纪念工艺榼子,不管是传统还是新派的婚礼,这种极具审美和收藏价值的工艺榼子都特别受欢迎。“还有这种五件套迷你型工艺榼子、超大型面鱼榼子,已经不局限于做实用,而是作为一种工艺品做装饰,被不少市民收藏。”据其介绍,榼子通过网络不仅在全国各地受到欢迎,甚至还走出国门,远销韩日韩、欧美。除了供日常使用外,还成了不少人喜爱的工艺收藏品。

  记者了解到,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王丕文今年还单独创作了一套单块高约1米半以上的“东南西北贺新春”的巨型榼子。

  制作榼子是一种情怀就要守好老手艺

  采访中,记者发现王丕文的左手食指有明显的伤痕。他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2002年下料时被电刨子弄伤了手指,一度想要放弃这么手艺,可两年后还是重新拾起来,“就是放不下这个榼子,虽然当时不如上班的挣钱多,但是就觉得做什么都不如做榼子。”王丕文说,这也许就是一种情怀,做了二三十年,一时让你彻底放下,打心眼里还是有点舍不得。

  “榼子看似简单,制作工艺却非常考究。”王丕文多年来一直坚持用传统技法手工雕刻。“虽然一刀一刀刻的耗时漫长,但只有秉承传统,才能做出下刀厚重、纹理百年不褪的感觉。”王丕文说。

  现在,王丕文在制作榼子领域已经是“大师级”的手工艺者,很多学习美术的年轻人常到他的门下当学徒。

  但是,王丕文也发现一个让他发愁的现状:“真正要从事这门手艺的人还是非常少的。”如今,王丕文一有机会就走进高校课堂,或是常与爱好者们交流制作榼子的技艺与心得。他的愿望十分简单:“我就是想好好继承祖辈留下的这些老手艺,毕竟传统的再不传承就真的要失传了。”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木雕刻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