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山东省阳信县双庙村的毛永霞此前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家带娃,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全靠男人外出打工糊口。近两年毛永霞却爱上了一门手艺,那就是牛骨雕刻技艺。自从学会骨雕后,她每个月都有三千多块的收入,分担了家里压力。11月19日,记者在阳信县的一家牛骨雕刻车间内见到了毛永霞,一个个青蛙造型的骨雕作品配件在她的巧手精雕中呈现。
【同期】山东省阳信县双庙村 村民 毛永霞
一开始来了什么也不会,慢慢地学,师傅教。以前哪有收入啊,就是孩子他爸爸挣钱,我在家看孩子,现在在这里能挣钱了,以前是两千多,现在三千多。
【解说】在当地像毛永霞一样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增收的农村妇女不在少数,她们能学会这门手艺,要感谢一位“80后”牛骨雕刻师赵光兵,也就是毛永霞口中所说的师傅。老家是河北衡水的赵光兵,来自普通农民家庭,深知学一门手艺对养活自己、贴补家用的重要性。他在上学时积累了绘画基础,到北京打拼,全靠雕刻手艺端起“铁饭碗”,赚钱养家糊口。
【同期】牛骨雕刻师 赵光兵
1998年,通过我表哥介绍到北京那个雕刻厂工作。一开始我就热爱绘画,在上学的时候用雕刻刀雕刻一些小的东西,把玩件。我牛骨雕刻总共加起来学了13年多。
【解说】2016年,赵光兵得知阳信县牛骨资源丰富,便在这里扎根创作牛骨雕刻。万里长城、龙飞鹤舞、祥云环绕等众多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的精美牛骨雕刻工艺品整齐摆放在牛骨雕刻车间的展示台上,这其中不少是赵光兵的得意之作。赵光兵说,与其他地方的牛骨相比,阳信产的牛骨更厚实,这也为牛骨雕刻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期】牛骨雕刻师 赵光兵
这边是养牛大县,正好牛的骨骼(是)做牛骨雕刻最好的材料,这边牛腿骨特别厚实,饲料喂得也好,密度也高,有的别的地方牛骨特别薄。
【解说】发挥自身雕刻技艺,充分利用当地牛骨材料,赵光兵创作的不少工艺品都成为旅游纪念品,被各地游客买回家珍藏。在创作及收集牛骨的过程中,赵光兵发现附近很多村民在农闲时闲置在家,他便想到为当地农户,尤其是常年失业的妇女提供致富渠道。现如今,赵光兵收了不少学员,从零开始教她们学习牛骨雕刻。
【同期】牛骨雕刻师 赵光兵
(学员)得有一个绘画爱好,他要是不会咱可以教,看看他绘画怎么样,入不入门,都是普通家庭,农民出身,有一些还是条件不算挺好的,让他们学一门手艺,然后脱贫致富,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解说】阳信县被誉为“中国第一牛县”,肉牛屠宰、牛肉制品净加工等总量均居中国前列。现阶段,随着当地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掌握牛骨雕刻等技艺,部分龙头企业以牛骨雕刻为突破口,聘请多项技能的设计和雕刻技艺人员开发制作了百余种作品。牛骨雕刻由师带徒,陆续培养、培训了近百人规模。
杨飞 山东阳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