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动天、衣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每一件工艺精湛的木雕作品都在叙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却都出自临沂市郯城县码头镇一民间艺人之手。近日,记者慕名来到民间木雕艺人王继东家,初探这一珍贵的民间技艺。
初春的阳光洒落在码头镇西关社区,记者一走进王继东家,便闻到空气中木屑的芳香,近百件雕刻工具静静的躺在案板上,桌子下面堆放着大小不同的木头原料,在这不到20平米的工作间里,年近半百的王继东用凿刀轻刻着一块牌匾。
今年45岁的王继东出身于木雕世家,由于王继东一家祖辈三代都从事木雕行业,村里人提起老王家的木雕也是无人不晓,“因为当时家里做的活非常精细,很受当地人的欢迎,现在村里的一些老家具,都出自我们家。”王继东回忆说,他很小的时候,就看到祖父在家具上雕刻,受家庭的熏陶,王继东9岁那年便开始跟着祖父“打杂”,尤其是在素描方面,他更是有独特的天赋,王继东高中时期的素描作品,就连当时的老师也是连连称赞。
王继东的技艺日有长进,一批栩栩如生的作品从他的刀笔下创造出来,这让他体验到一种无比的愉悦,但也促使了他对木雕更精湛技艺的追求,高中毕业后,王继东远赴中国木雕之乡东阳学习木雕工艺。“师傅是东阳当地的雕刻大师,学艺之后我的雕刻技术也上升了一个高度。”王继东对学艺的经历描述的很平淡,但看到他布满老茧的手,也不难想到学习木雕手艺的艰辛。
“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立体雕、根雕,木雕的几大类手法我都已经掌握。”王继东告诉记者,要做一件木雕必须从选材开始,木材要无裂缝、无芥子、光滑平整无残缺,还要根据需要雕刻的作品选择木头的材质和软硬度。选好木材之后便是设计和打胚,而凿刀便是王继东常用的打胚工具。王继东透露,一位木雕艺人至少要有100把凿刀,凿刀的种类也很多,最宽的凿有5厘米,最窄的只有针尖那么细。“从一块木料到一件作品,需经过选材、绘图、打胚、修光、打磨、打底等多道工序。”王继东说,木雕的每一道工序都在体现木雕师的精心和细心,雕刻时精神需要长时间高度集中,王继东所雕刻的二十四孝图便是精心雕刻120天才完成。“当时雕刻时一天至少雕10几个小时,咱民族的文化可不能有一点马虎”王继东笑着说,自从他与木雕结缘之后每天雕刻时间平均都超过10个小时,且每次越刻越兴奋,从没有疲惫之感。
现在,王继东学艺回乡后在郯城县码头镇创办了“东艺木雕厂”。他刻苦钻研,另辟蹊径,设计制作的古今名人、福禄寿喜等系列木雕作品俏销海内外市场,其中,木雕作品《百龙图》、《二十四孝》荣获全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和铜奖。王继东在致富同时也不忘乡亲,把木雕技艺传授给众乡亲,带出了20多个年收入过10万元的“木雕能手”。
民间木雕艺人 木头上雕刻精彩人生
信息来源:mmmkkk.com 时间: 2014-04-10 浏览次数:2142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木雕刻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