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条龙出现在大型黄杨木雕刻作品上,栩栩如生,令人称奇。18日,任相辉老人向记者展示了他和多个徒弟20年的呕心之作——高3米多,宽8米的大型黄杨木雕刻作品《中华魂》,又名“九龙壁”。
1944年,任相辉出生在湄潭,打小便喜爱写写画画,展现出了很强的天赋。然而,因家庭贫困,他错失了到成都美术学院学习的机会,这也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1963年,任相辉离开老家在都匀等地做泥水工,但他始终没有丢下自己最爱的雕刻和画画。闲暇之余,他会在白纸上画出数百条神态各异的龙,也正是这无意间的展示,他决定开始专注雕刻艺术,那一年他已49岁。
1994年,任相辉在都匀找来大量木料,和合伙人开始了作坊式的生产。最开始,他加工雕刻一些小工艺品、桌椅等,由于生意不好,他和合伙人散伙了,合伙人带走了还没有卖出去的成品,而任相辉得到的则是一堆别人看来没有多大价值的黄杨
木毛料。
那时,黄杨木的价格还很便宜,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毛料,让任相辉有了雕刻九龙壁的想法。
潜心创作九龙壁
雕刻需要悟性和耐心,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有些徒弟打退堂鼓走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任相辉完成作品的决心。任相辉带着留下来的徒弟一边雕刻工艺品卖,换回来的钱作为日常开支,一边潜心创作九龙壁。
黄杨木的密度很高,肌理极细腻,色彩多呈蛋黄色,打磨后有象牙的质感,但其生长极慢,俗称“千年矮”,500年生长成的材料直径仅15厘米左右。因此,整套九龙壁得用细块材料通过手工拼接成大板块后进行雕刻。算下来,任相辉为这件作品所备的黄杨木共有40吨之多,
选选拼拼,刨刨裁裁,完成后的作品重量仅有5吨左右。
心中的无价宝
在市图书馆艺术展厅,记者看到了这套九龙壁。书籍记载,龙壁是我国特有的建筑形式,有一龙壁、三龙壁、五龙壁、七龙壁、九龙壁等多种形式,而以九龙壁最为尊贵。九龙壁通常建在帝后、王公居住或经常出入的宫殿、王府、寺院等建筑正门的对面,是我国照壁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据任相辉介绍,这套九龙壁的独特之处在于,高3.87米、宽8米,运用了所有雕刻技术,如圆雕、立体雕、高浮雕、穿花雕刻等,可拆分为40多块,有9条大龙相互缠绕,有的含珠、有的戏珠,两边是高浮雕牡丹各一块。
龙椅整体高152厘米、宽120厘米,坐深90厘米,共116
条龙,另各配寓意为“厚德”和“上善”的踏脚组合,茶几上下结构,由高浮雕构成。整套作品共有200条龙,其间融有山水。当你走近它,你看到所有的取材元素都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便知道被命名为《中华魂》的原因。
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庞大的雕刻作品,任相辉没有绘过一张图纸,全靠脑海中的记忆和创作灵感,他与徒弟沟通后,用粉笔在原木上勾勒出大致图案。近70岁的任相辉把所有积蓄都投到了九龙壁上,穿着朴素的他在抚摸着这套巨作时,流露出了对儿女一样的珍爱之情。
任相辉告诉记者,九龙壁的完成,全靠手上感觉和眼力,几乎不用砂纸打磨,此作品世界上仅有一套,他不需要请专家对宝贝进行评估,因为在他心中是无价的。